修拳点滴:《中定》 自从学习拳架开始,每次看到“中定”两字

修拳点滴:《中定》 自从学习拳架开始,每次看到“中定”两字,总是不知所云很是大伤脑筋,就如平常读到“虚领顶劲,气沉丹田”时一般,一开始也是揣着糊涂装明白,必须是你身体炼出拳里的东西了,然后思想上才恍然大悟,无师自通。 首次读到“中定”二字,是在一个流传甚广的轶事里,即杨露禅对吴全佑说的话:“站住中定往开里打!”当时百思不得其解,仅仅知悉拳论有言:“练拳是动中求静”;后来又听曹师在讲解单鞭前几个动作时,提到了一个 核心要领:“膀不动,身不摇。”思想上才开始有所触动,但动作上还是不堪了了;架子上能有所体悟,是身体条件初步具备之后的事。 老论上说:“腰如车轴,气如车轮”。我们知道,车轴是发动机动力总成,它不仅能驱动车辆,还能控制进退;因而,腰轴在身上既然是主宰,它对身体是要有强大控制力的,就如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般带动全身。据此理,有人把它形容成拨浪鼓,鼓把一摇,牵着软绳的锤头不断敲击鼓面;虽有一定合理性,但仍缺乏太极拳“阴阳互为其根”之哲理,有些牵强。 那么,曹师说的“膀不动”是指什么?其实就是“空肩”,就是把已打开肩缝的关节当固定关节使用,方便劲力传输。“身不摇”呢?其实说的就是“中定”!当你打开骶髂关节,腰椎能挺起之时,也就拥有了中轴;紧接着就会发现,原来整劲并不是全身沿一个方向运动(此为双重),而是左右两边的肩胯在沿着不同的方问运转,伴随着松沉,空间上自然就有了类似DNA的双螺旋结构!洪均生先生称之为缠丝劲,亦称棚劲。因此,腰轴承受的注定就是矛盾力,是两胯打开后因松沉而形成的“前脚后撑,后脚前蹬”之夹角力!而平衡稳定的关键则主要来自于丹田的辅助;即《心会论》所强调的“腰脊为第一主宰,丹田为第一宾辅”。同样的,传武常用来判断修拳者是否入门的档劲,亦由此而生。 有感于腰轴在拳架中绝大多数情况下,只能平移或者定点转动之特性,又加上行拳中,侧重“阴阳互为其根”之动力结构的体悟,总算初步明晰了何为中定,何为档劲;两者之间虽异名,但劲归一!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1xa.rsmeili.com/xinwendongtai/48917.html

在线咨询

电话: